能源说课稿

时间:2025-05-14 09:21:43
能源说课稿

能源说课稿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总归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如何把说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能源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能源说课稿1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第七章《机械能守衡定律》中的第10节《能量守衡定律与能源》,下面我将通过说教材、说学情、教学目标、重难点、说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来完成。

一.说教材:

能量守恒定律及能源这部分知识是机械能守恒的延伸,但不是本章的重点知识,所以放在第八章的最后一节。主要内容是能量守恒定律及能源消耗,重点是能量守恒定律。本节特点通过生活中的一些实例一点点的将能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引出,并介绍该定律被总结概括所经历的艰难过程。紧接着介绍了能量耗散,说明能量转化的方向性,也将能量守恒与人类生活紧密相连,呼吁大家节约能源。

  二.说学情:

学生已经在前面学习了什么是功,机械能守恒及动能定理,但知识范围仅限于势能、动能及机械能所做的功,这在现实的生活中是不具备普遍性的,所以要学习能量守恒定律。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能量守恒定律,知道能源和能量耗散.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生活中能量转化的实例分析,理解能量守恒定律的确切含义.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用能量的观点分析问题应该深入学生的心中,因为这是最本质的分析方法.

2.感知我们周围能源的耗散,树立节能意识.

  四.教学难点与重点:

教学重点

1.能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2.应用能量守恒定律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1.理解能量守恒定律的.确切含义.

2.能量转化的方向性.

五.说教学方法:

探究:通过两个小实验,同学们自己动手,观察思考发现其中的规律并总结。

讲授:将学生的回答凝练总结,同学着重分析本节重点内容,加深对重点知识的理解。

讨论:提问一些小问题,或给出一些材料,学生们讨论得出结果,老师予以适当点评修改。

练习:布置一些练习题下课做巩固着捷克所学知识点。

  六.教学程序:

(1)导入新课

通过几个图片把同学们引入到今天所要学的内容上来。同时也激发了学习兴趣,使更容易展开讲课。

(2)新课教学

1.通过几个实验是大家明白机械能守恒定律在自然界中不具有普遍性,需要学习新内容;

2.带着问题的思考,同学们自行学习本节内容,以此来提高同学们的自学能力;

3.阐述出能量守恒定律,分析这则定律;

4.学生自学能源内容,通过几个问题引出能量转化的方向性;

5.通过性小短片使同学们认识到节约能源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

(3)巩固与联系

为使学生所学识是具有稳定性,使知识顺利迁移,为节约时间,分析了一道小练习题,即:下列对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的认识正确的是……………………………( )

A。某种形式的能减少,一定存在其他形式的能增加

B。某个物体的能减少.必然有其他物体的能增加

C。不需要任何外界的动力而持续对外做功的机器——永动机是不可能制成的

D。石子从空中落下,最后惨止在地面上,说明机械能消失了

解析;能量守恒定律是指能量的总量不变,但更重要的是指转化和转移过程中的守恒.在不同形式的能量间发生转化,在不同的物体间发生转移.不需要任何外界动力而持续对外做功的机器是违背能量守恒定律的,是永远不可能制成的.机械能转化成了其他形式的能量而不能消失,能量是不会消失的.

A选项是指不同形式的能量间在转化,转化过程中是守恒的.B选项是指能量在不同的物体间发生转移,转移过程中是守恒的.这正好是能量守恒定律的两个方面——转化与转移.任何永动机都是不可能制成的,它违背了能量守恒定律,所以ABC正确.D选项中石子的机械能在变化,比如受空气阻力作用,机械能可能要减少,但机械能并没有消失,能量守恒定律表明能量既不能创生,也不能消失.故D是错的.

说明:此题考查能量守恒定律的理解,以及对水动机的认识,凡是违背能量守恒定律的永动机是永远不能制成的.

(4)布置作业

为使学生们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布置了如下作业:这里准备了一个关于节约能源的小短片,大家看后下课结合今天所学知识,写一篇简短的观后感言,这是给大家留得作业。另外也布置了教材上的课后题。

七.板书设计:

由于本节内容是实验,讲授为主,所以半数之将学习框架和重点内容罗列出来,即:

10.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

一、能量守恒定律

1.能量:一个物体做了功,就说物体具有能量。

2.内容: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

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外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和保持不变.

3.定律建立过程.

二、能源和能量耗散

1.内容:能量转化具有方向性.

2.节约能源的重要意义.

八.小结:

新课程更多地与社会实际相联系,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本节“思考与讨论”对能源问题做了讨论,这是一个质疑的范例.它引导我们考虑能量转化和转移的方向性.从物理学的角度研究宏观过程的方向性,在现阶段只需用一些简单的实例,让学生初步地体会一下就可以了.通过实例说明.在能量的转化和转移过程中,能量是守恒的,但能量的品质却降低了,可被人直接利用的能在逐渐减少,这是能量耗散现象.所以,能量虽然守恒,但我们还要节约能源.

以上是我对本课的理解,请各位评委老师指导。谢谢!

能源说课稿2

一、课标的要求

课标对本节的要求是“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对标准的把握须注意如下几点:

1.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将山西煤炭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放置于世界和中国能源利用的大背景下,这样可使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

2.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对比山西省在改革开放初期同现在在能源开发上存在什么不同?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二、教材分析

1.本节教材主要是通过案例分析,来探讨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煤炭在我国乃至世界的能源结构中都占重要地位,而煤炭又是非可再生资源,能源开发和资源保护是一对矛盾,山西能源基地建设既面临机遇,又充满了挑战;

2.在以往的 ……此处隐藏9605个字……

二、说目标

1.常识性了解:什么是能源;什么是一次能源、二次能源。

2.通过自学、相互交流,认识能 源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提高节能意识。

三、说教学过程

一、 新课引入

这节课一开始,多媒体视频播放了《未来地球,能源危机》,引发同学们的思考,并进行交流观后的感受,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渴望。

接着出示三峡水电站的一张图片,简述三峡水电站的情况,提出问题:三峡 水电站是如何发电的?然后多媒体展示三峡水电站发电原理图,介绍三峡水电站的发电过程,说明能量对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性,引入本节课的学习。

二、导学达标

学习过程主要分为两部分:

(一)自主学习 学生阅读教材 97--98 页, 了解能源利用的历程以及 21 世纪的能源发展趋势,常识性了解什么是能源、化石能源、一次能源、二次能源。通过提问交流,检测学习情况。

(二)合作学习 这部分学习过程中设置了四个问题,通过同桌间的相互交流,加深对本节课的.进一步理解。这四个问题依次是:

1、谈谈能源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2、结合生产和生活上能源的使用情况,对能源进行分类。

3、面对21世纪能源发展趋势,随着人类增加和经济的发展,能源消耗持续增长,会不会出现“能源 危机”?应如何解决?

4、作为中学生,对于节约能源我们应该怎样做?

三、当堂检测

本环节设置了五道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学案上的检测题后,教师投影答案,对出错和疑问较多的地方进行讲解。

四、课堂小结

对应本节课的目标,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师生共同梳理本节课的知识体系,使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有整体的把握,构建体系时以屏幕投影的方式完成。

五.教后反思

本节课的内容看起来比较简单,是能源的一个系统认识。由于我们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许多种类的能源,所以学生会感觉比较容易理解。但是本节课中又出现了一些新的能源名词,有些容易理解,如化石能源,但是有一些却不太好理解,比如一次能源中的核能,就不是那么容易理解 了,我本节课的成功之处是学生对于教材中涉及到的能源、化石能源、一次能源、二次能源的概念 掌握较好, 对于能源的利用历程和 21 世纪的能源发展趋势有了一定的了解。 课堂练习题能独立完成, 掌握较好。

不足之处:

1、整堂课总体看来显得内容不是很充足,这与知识点的量少有一定的关系。

2、只注重了课本知识的学习掌握,对课外知识的拓展不够,由于担心时间不够,对能源的利用 及能源的优缺点,能源与社会只局限于表面,没有进一步挖掘。

3、缺乏对于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及对时事的关注和了解,认识到世界的能源危机,从情感上让学生感知加强国防力量的重要性。

4、这节课主要是情感教育,在整个过程中,虽然对整个过程进行细致的准备,却往往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合作学习这一环节设置了四个探究问题,但留给学生的学习时间很少,没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能源说课稿8

【教案背景】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三课,教材通过安排阅读、讨论、制作等学习环节,主要介绍能源的概念(能产生能量的物质叫做能源),说明能源可分为可再生性能源和不可再生性能源,指出不可再生性能源面临匮乏的严峻形势,倡导利用可再生性能源。

通过本单元前两课的学习,学生知道了任何物体工作时都需要能量,电、光、热、声、磁等都是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知道了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能量无处不在。

【教材分析】能源是能够产生能量的物质,是人类生存所必需的能量的来源。在能源问题已成为社会热点问题的今天,了解有关能源的知识,对于学生而言显得尤为重要。本课从学生已不陌生的能量入手,通过找寻能量是从哪里来的,引出能源话题,进而了解能源的基本概况,介绍不可再生性能源和可再生性能源,并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制作,进一步认识利用可再生性能源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教学方法】本课教学我主要运用了情景导入法、多媒体演示法、科学探究法等教学方法,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引领学生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学法主要是学生动手制作,合作探究。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

【教学过程】根据我校实验课题《六环节导学模式》设计,本课主要教学内容分为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情景导入

本部分主要是激发学生为解决问题而生发的求知欲、思考欲和探究欲,让学生能充分主动地为解决问题而学习。我是通过配乐朗诵序言诗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音乐与画面的结合则能更快地帮助学生架起想象、联想的桥梁,顺利将学生带入情境。

第二部分,自主学习

本部分主要让学生亲历知识的生成过程,明确本课的重难点,进而进一步深化和拓展本课知识的内涵和外延,同时发现问题或明确需要进一步探究的内容。

我提出两个问题,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的经验入手,来对能源概念形成深入的理解。能源就是那些能够提供能量的物质资源。能源就是能量的来源,能量就来自于能源。

第三部分,归纳小结

本部分主要通过问题的解决和思维的展示,突破本课的重难点,并使得知识进一步系统和深化,让学生理解内涵、掌握规律。

本部分我主要介绍能源的分类,指出能源分为不可再生性能源和可再生性能源两类,并举例说明,从而概括性地揭示出能源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引发学生关注能源问题。 接着,了解不可再生性能源的危机,体验可再生性能源的作用。通过分析扇形统计图和柱状对比图指出不可再生性能源面临枯竭的危机,使学生在看到这些资料、数据后,意识到不可再生性能源的现状,为下一课的节约能源教学活动埋下伏笔,也为了充分激发学生节约不可再生性能源、保护不可再生性能源的意识,以及合理开发新能源的意义。

第四部分,探究展示

本部分旨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分享动手操作的成果,突破本课的难点。

学生通过制作太阳能灶的活动,体验可再生性能源在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会越来越大,促进学生重视利用可再生性能源,并为下一课开发新能源的学习做好铺垫。 第五部分,拓展延伸本部分主要是深化学生的`科学思想,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所以,我又给学生介绍了另外几种能源分类的方法,进一步开阔学生视野,增加学生知识。

第六部分,当堂检测

本部分的测试题涵盖了本课的知识点,重在能力,难度适中,全面检测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把本课的重难点以填空和连线的形式展示出来,能起到很好的反馈、巩固、强化的作用。

由于时间比较紧促,备课不够充分。所以本课一定有很多的不足,希望老师们多提宝贵的建议,我们共同学习,共同成长。

《能源说课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